臺北電腦展上Intel除了發布旗艦的X299平臺的18核Core i9之外,還有八代酷睿Coffee Lake,Intel自己說對比七代酷睿Kaby Lake將會有大于15%的性能提升。但是我們都知道新的八代酷睿Coffee Lake依然還是14nm,而且架構上也沒有太大的改進,那么八代是如何實現15%以上的提升? 其實Intel的八代酷睿的提升主要是體現在將原本四核八線程的i7升級成六核十二線程的規格,多了兩個核心和四條線程,相信要實現15%以上的提升并不是難事。 近日,Intel六核Coffee Lake現身于Geekbench 4,主板來自微星。 GB4中,單核4619,多核20828,主頻3.19GHz,三緩12288KB,處理器插槽依然是LGA1151。相信Intel這次在主流桌面上普及六核的i7都是受AMD的刺激所致。 在目前的產品價格對位上,AMD有6核12線程的銳龍R5 1600X,雖然Intel依然能保持單核性能上的優勢,但是多線程的規格和價格上都遭到銳龍的吊打。為扭轉被動的局面,Intel決心在八代酷睿上開始普及六核的i7。 在下半年,我們可以預見到AMD和Intel在主流市場上不可避免打上一場六核的宿命之戰!有“好事”的外媒就將這次宿命之戰提前上演,將這次的六核i7的跑分其與AMD Ryzen的六核產品對比,默認頻率下銳龍R5 1600X的得分是單核4574、多核20769,剛好打一個平手。 不過正如大家所熟知,小超4.1GHz才是銳龍R5的最佳使用方式,當超頻后的銳龍R5 1600X單核性能提升至5038、多核則是24751,超越了Intel。 當然,這次Intel的惜敗更多是由于ES版頻率只有3.19GHz,顯然沒有跑上零售版的頻率。在正式發布的時候,這款六核的i7默認性能和超頻后的性能不會比銳龍R5 1600X差!唯一擔心的就是價格,以目前7700K的2499元的售價來看,Intel并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,而這款六核i7也不會低于這個價格,對比AMD的1999元,實在沒有任何的性價比可言,對于用戶他們可能會更青睞親民的銳龍R5。 Intel在主流桌面上推六核的i7和發燒平臺(X299)上推四核的i7/i5,表面上看是對市場的進一步細分,但實際上無論是規格定位上還是售價上都顯得非;靵y!究竟用戶該怎么選?
|